贵阳:让城市更文明 让生活更美好-新华网
新华网 > 贵州 > 信息展播
2025 01/24 10:40:25
来源:贵阳日报

贵阳:让城市更文明 让生活更美好

字体:

从“文明城市”建设到建设“城市文明”

贵阳:让城市更文明 让生活更美好

  秩序井然的主街干道、一步一景的背街小巷、热情友善的亲切问候、随处可见的文明礼让……徜徉在贵阳各地,城乡面貌绚丽多彩,人文韵味醇厚悠长,文明之风清新扑面。一点一滴的细节,无不彰显出文明已融入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,尚礼的基因牢牢扎根于市民的精神血脉之中。

  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文明素质的养成,关键在实践,贵在持之以恒。近年来,贵阳深入实施“强省会”行动,突出常态长效管理、系统综合治理,既亮化了城市“面子”,又美化了城市“里子”,实现了从“文明城市”到“城市文明”的转变。

  聚焦民生,精准回应群众关切

  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

  贵阳始终将民生与民情紧密相连,扎实推进“一圈两场三改”及农村“五治”,持续围绕“教业文卫体、老幼食住行”精准发力,补齐公共服务短板,将城乡发展红利切实落实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,于细微处彰显为民初心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活温度。

  随着建设城市文明的深入推进,一项项温暖人心的实事、好事落到实处。贵阳立足问需于民、建设为民的工作原则,紧盯“谋、投、建、管、用”各个关键节点,建成“15分钟生活圈”327个,新增停车位2万个,智慧化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0个,大规模改造城中村安置房、老旧小区、背街小巷,让城市旧貌换新颜。

  同时,农村“五治”紧贴民心民意稳步实施,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劲引擎,推动“民生清单”加速蝶变“幸福账单”。改造宜居农房让乡村居住品质大幅提升,自来水普及率持续攀升,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,卫生厕所普及率高达98%,移风易俗深入人心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
  不仅如此,贵阳时刻关注民意,把群众眼中的“关键小事”视为政府的“头等大事”。从优化教育资源、新增学位,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、携手名院共建,再到关注“一老一小”,新建和改造社区养老服务项目,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,全方位、深层次地为贵阳人民的幸福生活加码。

  持之以恒,方能见行见效。贵阳从日常细微之处发力,聚焦基础设施提升、人居环境改善等关键领域,推动城乡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。

  眼下,一批批老旧小区迭代升级成典范,一条条老旧街区精致如画,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,一个个集贸市场提档升级,正逐渐串联起每位市民的“幸福图鉴”,也见证着这座城市向更高水平文明迈进的坚实步伐。

  守护生态,铺就绿色发展底色

  生态兴则文明兴。贵阳始终坚定不移把绿色作为城市文明的底色,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、建好绿色经济体系,多管齐下,全方位奏响绿色发展的乐章。

  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,贵阳精准施策,守护城市生态环境。一方面,盯紧大气污染防治关键环节,强化源头管控及治理,2024年实现空气质量优良率98.9%以上,为市民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。另一方面,秉持系统规划理念,依据城市地形地貌,建成大中小微各类公园共1025个,让市民随时享受惬意的绿色生活。

  贵阳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与锲而不舍的奋进姿态,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大步迈进,成绩斐然。贵阳成功入选全球“自然城市”平台,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“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”称号,全市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5个……贵阳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绿色低碳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落地见效,走出一条生态良好、人民幸福的文明发展之路。

  在建好绿色经济体系的过程中,贵阳迅速行动,绿色经济发展领导机构、运行机制全面建立,为发展筑牢根基。绿色经济“1+2+4”体系全面实施,靶向发力,加快生态城市、文明城市、创新城市“三城”建设步伐,同步推动绿色生产、绿色消费、绿色生活、绿色文明“四个绿色行动”落地开花,让绿色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生根发芽。当下,贵阳正稳步向着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城市的目标迈进。

  传承文化,筑牢城市精神根基

  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,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。贵阳始终重视文化的浸润作用,积极促进红色文化、阳明文化、民族文化、历史文化、群众文化交织交融,以文化为引领,锻造城市文明风骨。

  为全方位、深层次提升城市文化内涵,贵阳深度挖掘本地丰富文化,不断做精红色文化,梳理整合出164处红色资源,对观游渡口遗址古道、图云关旧址等遗址修缮保护和改陈布展,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;做强阳明文化,新编历史京剧《阳明悟道》折桂白玉兰奖和梅花奖,完成阳明洞、阳明祠等阳明文化保护修缮工程,成功举办“中国心学与世界”学术研讨会,擦亮“心学高地”城市名片;做实民族文化,建设民族特色小城镇,圆满举办“民族团结巡游大联欢”“民族团结演艺大联欢”活动,吹起了独属贵阳的“最炫民族风”。

  与此同时,聚焦历史文化,贵阳精心编印并出版《贵阳历史文化丛书》4册,系统展现城市发展脉络。全面实施“一河一道两片区”改造提升,贯城河揭盖复涌有序推进,城垣步道基本贯通。文昌阁街区、甲秀楼街区脱颖而出,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,延续了历史文脉、留住了城市记忆。

  在群众文化方面,贵阳别出心裁,做特出彩。坚守“三性”“三零”“三味”“三温”原则,去年共举办“路边音乐会”217场,现场观众超180万人次,网络传播量超70亿次,一跃成为全省比肩“村BA”“村超”的文旅新宠、文化盛宴。这些音乐会不拘一格,既散发着高雅的“文化味”,又饱含浓郁的“烟火气”,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一抹亮色。

 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,历史的深厚底蕴与现代的蓬勃活力交相辉映、相得益彰,共同谱写出城市焕新的华彩乐章。

  全民携手,共筑城市文明高地

  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城市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人,贵阳始终树牢群众主人翁理念,探索“三文同推”工作模式,全面构建城市文明新格局,让“文明之花”处处盛开、“文明之果”缀满枝头。

  人人有文明意识,处处见文明行为。贵阳聚焦“文明实践+志愿服务”,从小处着眼,抓住文明“关键小节”,深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:“为公益广告安个家”让正能量宣传浸润人心,“青年夜校”为年轻人提供精神补给,“百日零违法挑战赛”倡导文明出行,“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”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……

  同时,贵阳着力打造绿丝带、文明巡访团等志愿品牌活动,建设“百千万工程”,传递“聚沙成塔”的文明力量,在人民群众中养成了共建城市文明的良好习惯。

  为确保城市文明建设行稳致远,贵阳精心构建起一套完善且高效的工作体系。党政齐抓、市区联动、条块结合,各方力量紧密协作,形成强大合力。推行“街镇吹哨、部门报到”“社区吹哨、干部报到”机制,精准指挥,行动迅速,让问题解决更加及时。

  在此基础上,充分发挥“两员一书记”等基层社会治理根基作用,带动市民自愿参与到景区街区文明引导、交通路口文明引导以及小区自管委、红白理事会事务管理中。“我参与、我共享、我快乐”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成为市民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,实现了“要我文明”到“我要文明”的华丽转变,彰显贵阳的文明质感。

  如今,贵阳实现了从“文明城市”到“城市文明”的跨越,城市处处尽显文明力量。(记者 杨雪梅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刘昌馀 吴雨】